今年1月22日,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作為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系統(tǒng)的運行和管理機構,北京綠色交易所為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
CCER)提供集中統(tǒng)一的交易和結算服務。
王乃祥說,自愿碳市場可以有效引導綠色低碳投資,支持那些當下可能并不具備很強經濟可行性或吸引力,但減排效果又非常明顯的技術和項目發(fā)展。同時,自愿碳市場的參與主體非常廣泛,能夠調動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
碳減排行動。
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是繼全國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后又一推動實現“雙碳”目標的政策工具。后者是強制碳市場,對重點排放單位排放行為進行嚴格管控,前者是自愿碳市場,鼓勵全社會廣泛參與,兩個碳市場獨立運行,并通過配額清繳抵銷機制相互銜接,二者共同構成全國碳市場體系。
王乃祥說,通過自愿減排交易,項目業(yè)主可以獲得經濟回報,更加主動自覺地參與低碳技術開發(fā)與應用;高排放企業(yè)可以使用核證自愿減排量抵銷部分碳排放,為履行強制碳市場減排義務提供了靈活性;企業(yè)和機構可以購買核證自愿減排量抵銷碳排放、實現
碳中和,踐行低碳行動承諾和履行社會責任。
2023年10月24日,生態(tài)環(huán)境部印發(fā)了首批4個項目
方法學,包括造林
碳匯、并網光熱發(fā)電、并網海上風力發(fā)電、紅樹林營造,明確了首批新CCER體系支持的項目領域。
未來還會有哪些領域被納入CCER市場?王乃祥表示,在實際工作中,生態(tài)環(huán)境部公開征集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方法學建議,并按照社會期待高、減排機理清晰、數據質量有保障、社會和生態(tài)效益兼具、可以實現有效監(jiān)管等原則,篩選方法學建議,并逐一組織進行修改完善。
王乃祥表示,有關部門未來或將在甲烷減排、節(jié)能增效等領域發(fā)布更多方法學,不斷拓展市場支持領域。
根據《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CCER可以用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下重點排放單位每年抵銷碳排放配額的清繳,抵銷比例不得超過應清繳碳排放配額的5%。有業(yè)內機構預計,按照5%的碳排放配額抵銷比例,初期全國自愿碳市場每年CCER理論需求量為2.5億噸左右。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7月15日,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累計成交量4.72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累計成交額70.92億元(人民幣,下同)。CCER市場
價格從2020年的10元/噸左右,上漲至2024年7月的77.93元/噸。
對自愿碳市場下一步的發(fā)展,王乃祥表示,作為交易機構,其對自愿碳市場未來的發(fā)展充滿期待,將按照生態(tài)環(huán)境部賦予的功能定位,做好核證自愿減排量的集中統(tǒng)一交易與結算服務,運行和管理好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系統(tǒng)。
“結合國內外自愿碳市場發(fā)展情況和要求,將在各級主管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開展多元化主體探索,逐步擴大市場規(guī)模、擴大參與主體范圍、探索更多的核證自愿減排量消納渠道。”王乃祥說,自愿碳市場還將開展市場化產品探索,促進價格發(fā)現、增強市場公信力,推動減排目標實現。(完)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