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場交易活躍度有限
“全國第一個履約期表明制定的碳排放規(guī)則、制度能夠滿足全國碳市場的需要,全國碳市場建設的基礎設施能夠支撐第一個履約期市場的運轉”,馬愛民表示,“全國碳市場價格發(fā)現的功能基本形成,碳價從開盤的48元提高到年底的50幾塊錢,保持了穩(wěn)中有升的態(tài)勢。”
與會嘉賓普遍認為,雖然第一個履約期運行平穩(wěn),但目前普遍認為碳市場交易的活躍程度還比較有限,市場呈現出明顯的履約型市場特點。從交易集中度上看,大部分交易發(fā)生在履約期最后一個月;從交易方式上看,大宗協(xié)議占交易量比較達到80%以上,掛牌交易只占不到20%。
在馬愛民看來,這主要是因為第一個履約期交易的主體、行業(yè)還比較單一,僅限于發(fā)電行業(yè),而且是限于重點排放的企業(yè),交易產品也只有配額。他同時提示:“仍然有少數的企業(yè)沒能夠按時完成履約,有的企業(yè)對富余配額惜售,這意味著我們還有很艱巨的工作要做。”
但廣州碳排放交易中心董事、總經理孟萌認為,必須認識到中國的全國碳市場只是剛剛起步,僅僅進行了第一個履約期,且處于只有現貨市場的情況下,對它的流動性不能太苛責。
進一步究其活躍度較低的原因,馬愛民認為,我國對于全國碳市場的長期發(fā)展路徑還沒有做出清晰的規(guī)劃,一些政策性的長期預期還不清晰,這會影響到企業(yè)對未來形勢做出的判斷,也會影響其未來參與的行動。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