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石化自去年建成國內石化行業(yè)首個
碳排放監(jiān)控系統以來,不斷完善
碳排放計算模型,在整合已有物料管理、能源管理、化驗分析等數據的基礎上,及時增加外購電量、煤炭消耗等數據,碳排放量計算更加全面準確。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累計單因能耗排名躋身煉化企業(yè)前三。
“有了這個系統,通過查看大小不一的圓泡泡,裝置碳排放情況一目了然,借助大數據分析方法,查找偏差原因,可以幫助我們更有針對性地優(yōu)化裝置運行。”該公司常減壓裝置技術員毛月說?,F在,管理人員只要登錄該系統,就能夠全方位、全過程監(jiān)控70多套生產裝置碳排放情況,并從企業(yè)整體、生產裝置兩種不同的碳排放管理思路進行核算及分析。碳排放如果超過一定范圍,系統就會立即向管理人員發(fā)送短信、郵件進行提示。管理人員可快速鎖定異常裝置,立即安排裝置人員查找原因,及時進行處理。
在使用過程中,他們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動態(tài)優(yōu)化,持續(xù)提高數據準確性。“我們完善了數據自校驗模型,系統根據能源消耗偏差量,自動判斷碳排放數據的合理性,對異常數據進行剔除、自動校正。”金陵石化信息
專家熊正鳳說。
面對海量、繁雜的數據,系統攻關團隊與碳排放管理員深入現場對接,逐項分析煉油板塊、化工板塊、自備電廠、外購電量、煤炭消耗之間的互供和沖銷扣減關系,逐一核實每套裝置、各運行部、各板塊的能源消耗數據來源,反復修改各種排放源的排放因子計算規(guī)則,完善了催化燒焦、重整催化劑燒焦、煤渣量、火炬氣、酸性氣碳含量等20余種能源介質碳排放折算模型,優(yōu)化了不同口徑碳排放計算扣減、數據接口、抓取及處理程序,實現碳排放實時動態(tài)及構成分析的自動化呈現,數據準確率超過98%。
“我們建立一個系統不能是‘一錘子’
買賣,而是要根據實際需要不斷優(yōu)化,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公司碳排放管理科技創(chuàng)新應用水平,驅動數字化與業(yè)務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企業(yè)轉型發(fā)展綜合實力。”該公司信息化與計量中心經理楊超說。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