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ONE》雜志發(fā)文稱,德國弗里德里希-亞歷山大-埃爾蘭根-紐倫堡大學(FAU)和意大利費拉拉大學(UNIFE)的研究人員,根據下巴伐利亞州的西塞爾斯格羅特洞穴的考古發(fā)現(xiàn)推斷,氣候變化使得歐洲晚期德尼安德特人的行為產生了復雜變化,并開始逐漸制造復雜工具。
尼安德特人生活在大約40萬至4萬年前的歐洲和中東地區(qū),活動軌跡甚至到達了西伯利亞的外邊緣。他們用木頭和類似玻璃的巖石制作工具,有時候也會組裝帶尖頭的長矛。
大約10萬年前,他們普遍用來切割和刮削的工具是種一側鋒利、一側校鈍的雙面石刃(凱爾梅塞爾)。它們形狀各異,這讓研究人員心生好奇:為什么尼安德特人要制作這么多類別的石刃?這些石刃是否有不同的功能?或者它們的主人是不同群體的尼安德特人?
“凱爾梅塞爾是人們應對上個冰河時代前期高流動性生活的方式。在需要的時候,它們可以被打磨得足夠鋒利,而且能夠長時間使用,就像當代的瑞士軍刀一樣。”FAU史前和早期歷史研究所的Thorsten 教授說。
“但人們常常會忽視的是,雙面石刃并不是尼安德特人唯一的工具。他們使用的刀具十分多樣化。”Uthmeier的同事Davide Delpiano博士補充說:“我們建立3D模型,分析并統(tǒng)計了不同類型刀具之間的差異。”
他倆研究了中歐最重要的尼安德特人遺址之一,下巴伐利亞的西塞爾斯格羅特洞穴中發(fā)現(xiàn)的工具。這里出土了尼安德特人留下的10萬多件文物和無數(shù)的狩獵遺跡,甚至還有他們喪葬的證據。
Uthmeier說:“重見天日的凱爾梅塞爾,證實這些已經滅絕的現(xiàn)代人近親有著很高的規(guī)劃能力,還能對不利的自然條件做出響應。”
Uthmeier所指的“不利的自然條件”是指十幾萬年前,最后一次間冰期結束后的氣候變化。6萬多年前的冰河時期尤為寒冷,自然資源非常短缺。
為了生存,尼安德特人不得不更加頻繁地遷移,并相應地改進他們的工具。尼安德特人很可能復制了單面石刃的功能,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可以雙面使用的凱爾梅塞爾石刃。
研究中發(fā)現(xiàn)的新舊兩種類型的石刃雖然用途是相同的,但也存在很大區(qū)別——復雜雙面石刃的使用時間更長。因此,凱爾梅塞爾代表了更耐久、復合功能的一種高科技工具,它不需要額外的輔助工具,比如木質手柄就能使用。
Uthmeier說:“有些團隊的研究結果似乎支持我們的觀點。尼安德特人的消失,可能并不是缺乏創(chuàng)新思維導致,而是另有原因。”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