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聯(lián)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為此發(fā)表主題致辭,指出新冠肺炎大流行是二戰(zhàn)以來最嚴峻考驗,但深層次的環(huán)境危機也在發(fā)展——生物多樣性正急劇下降,氣候破壞即將不可逆轉。不同于以往,今年的地球日可謂是“疫情下的地球日”。疫情和氣候變化交織,會產生什么樣的化學反應?
氣候變化誘發(fā)疫情,影響政治秩序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 o m
2016年,西方史學家卜正民(Timothy Brook)出版了哈佛中國史系列之《掙扎的帝國:元與明》(China in the Yuan and Ming Dynasties),創(chuàng)新性提出氣候變化帶來的環(huán)境災難是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明亡清興所處的時期(1640年-1650年)是全球氣候變化的“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據(jù)載,這一時期的明朝“洞庭湖結冰3次,太湖結冰4次”;崇禎初年黃河水一度冰堅如石;明武宗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廣東瓊州府出現(xiàn)降雪;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冬,廣東潮州地區(qū)積雪厚達一尺有余。廣東尚能如此,高緯度地區(qū)更甚。此外,氣候變化還加速了疫病的傳播。據(jù)《明史·五行志》記載,從15世紀初到明朝滅亡為止,平均13年就會發(fā)生一次大瘟疫。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氣候變化帶來生態(tài)災難,誘發(fā)明代系列負面效應。導致的結果是,這一時期的明朝內部大旱、蝗災與瘟疫接踵而至,流民不得不揭竿起義;外部“蒙古諸部大饑,多入塞乞食”,“(蒙古部落)苦兩三千里之旱也”,導致蒙古與滿洲各部不得不揮戈南下?lián)尲Z搶物資。“內憂外患”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小冰河期的形成本身也是生態(tài)環(huán)境失衡的“蝴蝶效應”。斯坦福大學地球化學家Richard Nevle認為,16-17世紀歐洲人征服美洲的過程中,通過瘟疫消滅了大部分當?shù)赝林用瘢粝铝舜罅繜o人耕種的土地。茁壯成長的野生樹木從空氣中吸收了數(shù)十億噸的二氧化碳,削弱了大氣層的吸熱能力,致使氣候冷卻,引發(fā)小冰河期。小冰河期使得氣候敏感的生態(tài)脆弱帶引發(fā)了負面環(huán)境效應,影響植物生長和農業(yè)減產,使得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哈佛中國史05·掙扎的帝國:元與明》作者:卜正民,2016,中信出版社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無獨有偶。美國著名生物學家、生物地理學家賈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在其獲得普利策獎的《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一書中,也有大量的關于“冰期”與“小冰期”的闡述,同樣是從環(huán)境因素來說明對人類歷史進程的作用。
在他看來,“自然條件是各大陸發(fā)展不均衡的根本性因素,這促成了人類社會不平等的直接因素——槍炮、病菌與鋼鐵”。具體解釋為,東西走向的亞歐大陸緯度差距小,自然條件優(yōu)渥(如新月沃地、黃河流域)。同時,可馴化的動、植物多,轉為經濟效益的概率大,如牛耕田,馬拉車等——緯度的地區(qū)更多而沒有生態(tài)障礙,技術的傳播和遷移速度不太受影響;南北向的美洲大陸馴化某一物種后,向南或者向北可能因為氣候的差異而無法傳播,從而速度明顯落后。此外,歐亞大陸彼此相連,不像美洲或者澳洲有大?;虼笊阶韪?,技術傳播也相對較快。馴化的大型動物能更多用于耕種農田,產出更多糧食,養(yǎng)活更多人口,進一步引發(fā)專業(yè)分工,形成政治組織。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作者認為,亞歐大陸成東西走向,歐亞大陸的緯度相同,所以氣候變化更小,更適合于物種馴化、農業(yè)、技術傳播。美洲和非洲大陸成南北走向,維度差異過大,物種/技術的傳播更難。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同時,在馴化動物的過程中,一部分由動物所攜帶的病菌襲擊了馴化者,獲得群體免疫,但沒有接觸過這些病菌的人則在初次接觸時毫無抵抗力。所以,當歐洲人入侵美洲大陸時,死于天花、百日咳等傳染病的印第安人遠高于死于戰(zhàn)場印第安人的數(shù)量。
因此,歐亞大陸與美洲大陸相比,糧食生產技術更為先進,這意味著可以養(yǎng)活更多的人口,研發(fā)更多技術;更多的人口群體中容易產生相應的病菌,經過多次瘟疫侵襲后,殘存下來的人類具有更強的免疫力。這是一種致命武器,殺死美洲人最多的不是鋼鐵大炮而是病菌——整個近代史上人類的主要殺手是天花、流感、肺結核、瘧疾、瘟疫、麻疹和霍亂,它們都是從動物的疾病演化而來的傳染病。更多的人口通過各種政治組織方式凝結在一起,形成的群體力量更為強大有效,不再是一盤散沙。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com
至于“為何同處歐亞大陸的新月沃地和中國沒能一直保持優(yōu)勢,反而讓之前一直落后的歐洲社會后來居上?”作者認為也跟生態(tài)環(huán)境有關。新月沃地雖然因地理條件的優(yōu)越而在初期處于領先,但其生態(tài)環(huán)境太過脆弱,過多的人類活動使得原本郁郁蔥蔥的森林變成荒涼沙漠,當?shù)厝祟惿鐣坏貌唤怏w,關于這一點他在《崩潰:社會如何選擇成敗興亡》論述為“歐洲地區(qū)則氣候溫和,生態(tài)恢復相對容易。”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因此,作者認為氣候變化決定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好的自然環(huán)境影響農業(yè)發(fā)展,農業(yè)帶來糧食的剩余,剩余帶來了分工和階級,又進一步帶來了技術進步。然而,農業(yè)的發(fā)展也帶來人口增長、城市出現(xiàn),給病菌的大規(guī)模傳播帶來了可能,又反過來影響人類歷史進程。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美]賈雷德·戴蒙德著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經濟要在堅持綠色發(fā)展中轉危為機
諾獎得主羅伯特·希勒說,當前世界面臨兩種大流行病,一種是醫(yī)學疾病,另一種是金融疾病。截至北京時間4月22日6時30分左右,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fā)布的實時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2553853例,累計死亡176323例。而大洋彼岸美東時間4月20日,受疫情影響下的WTI(美國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五月原油期貨的價格跌破歷史最低價,價格最低時為每桶負40.32美元。石油是現(xiàn)代工業(yè)的血液,原油期貨暴跌意味著需求過剩,全世界工業(yè)無法產生更多經濟動能。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報告預計,疫情使得2020年全球經濟將收縮3%。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4月3日,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華爾街日報》刊登評論,指出“新冠肺炎大流行將永遠改變世界秩序。”新秩序下,我們如何協(xié)調經濟發(fā)展和綠色發(fā)展的關系?是繼續(xù)堅守還是妥協(xié)放棄?
“溫室氣體就像病毒一樣不分國界”,經濟要在堅持綠色發(fā)展中轉危為機。古特雷斯在地球日這天“為人類和地球實現(xiàn)健康和具有復原力的未來”,提出了發(fā)展綠色經濟的倡議。倡議分為六條:一是我們在耗費巨資戰(zhàn)勝病毒之后,必須通過清潔、綠色的過渡提供新的就業(yè)和商機;二是拯救企業(yè)的大眾稅賦必須與實現(xiàn)綠色就業(yè)和可持續(xù)增長掛鉤;三是財政資源必須推動灰色經濟向綠色經濟的轉變,并增強社會和大眾的復原力;四是公共資金應用于投資未來而不是過去,并用于助力環(huán)境和氣候的可持續(xù)部門和項目?;剂涎a貼必須停止,污染者必須開始為自己的污染付出代價;五是氣候風險和機遇必須納入金融體系以及公共決策和基礎設施的所有方面;六是我們必須作為國際社會通力合作。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com
2019年,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上映,引發(fā)了人們對地球的反省。劇情中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尋找新家園。為了拯救地球,流浪地球時代的年輕人挺身而出,展開爭分奪秒的生死之戰(zhàn)。“以后的以后,如果有需要我的地方,我定傾盡所有,賭上一切,去守護地球,守護人類。”主人公在帶著地球流浪的路上,說出了這樣一句話。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好好保護這顆蔚藍色的星球,因為我們今天的任何生存需求都離不開地球的贈予,人類在宇宙間離開了地球,就像嬰兒在沙漠中離開了母親。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